国家网络宣传周---个人信息保护
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
总是听到要保护个人信息,那么个人信息是什么?
一般而言,个人信息覆盖了一个人的心理、生理、智力,包含个体、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信息。姓名、职业、职务、年龄、血型、婚姻状况、宗教信仰、学历、专业资格、工作经历、家庭住址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码、信用卡号码、指纹、病史、电子邮件、网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等都是个人信息!
个人信息又可以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。
个人一般信息是指正常公开的普通信息,例如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爱好等。
个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遭泄露或修改,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信息。例如个人敏感信息可以包括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、种族、政治观点、宗教信仰、基因、指纹等。
知道了什么是个人信息,我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要保护个人信息?个人信息可能用来干什么?下面将介绍个人信息泄露后,几个危害最大的后果。
面临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等新型、非接触式犯罪
如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家庭成员信息,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在校子女遭绑架或突然生病,要求紧急汇款解救或医治,以此实施诈骗。
面临直接实施的抢劫、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
如2012年初,广州发生犯罪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资料,冒充快递, 直接上门抢劫,造成户主一死两伤的恶性案件。
陷入非法商业竞争
如以信息咨询、商务咨询为掩护,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,收买客户、打压竞争对手。
陷入非法干扰民事诉讼
如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,介入婚姻纠纷、财产继承、债务纠纷等民事诉讼。
被滋扰
通过网络人肉搜索、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。
看了上面的危害,是不是非常担心?那么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?
一般来说,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是【个人】、【企业】和【犯罪分子】这三个方面,简单归纳为:个人的原因主要是疏忽管理,过量提供,随意丢弃;企业的原因主要是贩卖牟利,随意保存,内部员工非法泄密,超授权使用,未及时销毁;犯罪分子的原因则是黑客攻击,恶意电话和短信,网站钓鱼,病毒和木马,社会工程攻击等……
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很多,容易让人掉以轻心,但的的确确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不经意间:
有时候是正常的社会活动,如旅馆住宿、保险公司投保、租赁公司、银行办证、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房地产、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、场所,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,收集客户个人信息,汇集成册,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。
有时候是利用各种活动引诱填写个人信息,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、收入情况、信用卡情况等内容就能参加抽奖活动,可以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。
有时候一些互联网公司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,其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等。
了解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和危害后,大家也不用担心,下面就是本期的重点之一:
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?
1培养安全意识,做到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,不被利益诱惑泄露个人信息。
2养成安全习惯,如密码设置、软件及时更新、软件授权、数据备份、不随意连接WiFi、勿见二维码码就刷等。
3善用法律维权,当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确凿证据时,积极向监管单位进行举报。
以上三点虽然简单,但是极其有效,大家不妨从这三点做起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